粽子一般采用糯米、黄米,这类食物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影响很大,吃下去之后一般情况血糖会迅速上升,同时,它们还会有脂肪和胆固醇比较高的情况,容易造成患者血液粘稠度增加,加重心脏负担,从而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。
另外,粽子中常有含糖量高的馅料,如红枣、豆沙等,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加节制食用,就会损害胰岛功能,引起血糖和尿糖迅速升高,从而诱发酮症酸中毒,甚至出现昏迷等严重的后果。那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粽子,该怎么吃呢?
1、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粽子吗?
可以。
但要注意,当空腹血糖≤7.0mmol/L、餐后2小时血糖≤10.0mmol/L才可以适量吃粽子。如果吃粽子,就要少吃或者不吃其他含淀粉多的食物,比如米饭、面条、红薯、土豆等。吃一个拳头大小的粽子(约120克),就要少吃一碗(约200克)米饭,以保证一天摄入的总热量不变。
粽子一次吃半个或者选择迷你粽即可,尤其是老人、小孩、孕妇及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友,更需要少吃。
吃粽子时不要蘸糖吃,以免热量更高。不要单独吃粽子,要搭配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,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热量的吸收,防止血糖快速升高,还可帮助肠胃蠕动,减轻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。
吃粽子前要先喝一杯水,再吃蔬菜,增加饱腹感,最后吃粽子,防止粽子超量。吃完粽子后,要像往常一样,坚持运动,以消耗掉多余的热量,同时注意监测餐后2小时的血糖,如果血糖升得过高,要及时与医生联系,调整药量。
2、现在粽子口味很多,大肉粽、白米粽、枣泥粽等等,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选择呢?
超市带馅的粽子琳琅满目,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的时候注意阅读食品成分表,选择油脂、盐分、糖分相对低的品种。尽量不选择红豆粽、蜜枣粽等含糖量较高的粽子,以及脂肪含量高的鲜肉粽,宜选择五谷粽或者蔬菜粽,比如除了糯米还添加了黑米、大黄米、燕麦、栗子的粽子。黑米、大黄米、燕麦膳食纤维丰富,能缓解血糖上升,而栗子能提供天然甜味,即使不添加糖或甜味剂口感也很好。如果糖友喜欢吃甜,那也可以选择添加了甜味剂的无糖五谷粽。除了五谷粽子,还可以选择添加香菇、鲜笋等蔬菜的粽子,它们和五谷一样,能延缓血糖上升。
3、现在市面上推出无糖粽子,糖尿病患者是否就可以多吃点了呢?
不可以。
无糖粽指的是不添加蔗糖,但很可能添加了果葡糖浆、淀粉糖浆、麦芽糖浆等,这些物质升高血糖的效率可能更高,并且粽子是粮食做的,仍和其他食品一样含碳水化合物,同样会产生热量并升高血糖,故糖尿病患者也要理性对待,切莫贪嘴。
(金威玛健康资讯——内容来源网络)